读《张医生与王医生》

这应该是今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去年是项飚的《跨越边界的社区》,看完后当晚就买了实体书。

读非虚构类文学和虚构类文学,最大的差别就是你不用刻意猜测,也不需要有多强的同理心,你只需要跟着作者的思路去读——一般是时间/年代,然后随着读书进度的推进,故事也在不断的推进,直到最后。非虚构类文学书中,大部分书的人物结构都比较简单,人名大部分也都很普通——不会为了让你记住人名故意起一个非常绕口的名字,比如就像这本书,书中两个主人公,张医生和王医生,你甚至都不需要过脑子都能把名字记住。

作为一个在东北生活近11年,成为新大连人已有1年之多的我来说,虽然每天都和东北人生活在一起,跟他们一起工作、生活、走在马路上,但我到现在依然不觉着我有多了解东北——我依然对东北这片神奇的地方感到好奇,就像是2011年我决定到大连后,国庆节连夜乘火车到了大连火车站,出站后坐上19路公交车,看着一个一个奇怪的站名让我浮想联翩,比如有一站叫「工人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的时候在想,难道这个村里住的都是工人?还有一个站名叫「金三角」,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我以为我听错了,下车后我盯着站牌看了半天,在想我刚才听到的「金三角」和经常在电影电视剧里知道的那个金三角,难道有什么关联?

知道这本书是从播客《迟早更新》的年度特辑里听到的,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九几年国企下岗,大部分下岗工人不是抱怨国企生产效率低设备落后产品差,而是抱怨是国家政策变了让他们下岗,自身和国企的问题他们避而不谈。就是听到了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在等红绿灯时候,在手机上找到了这本书标注为想读。

这本书看的比较慢,是因为我正好身处在东北,每当在书里看到一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会停下来想想会和生活中的那部分比较接近,借助书中的内容倒推这段历史的最初面貌。比如独生子女政策为什么东北执行的比其他地方都要好?为什么已经2022年了,东北几乎所有的城市中心都有依然在用的城市内铁路线路?为什么19路的站牌上会有村落叫「工人村」?为什么东北人均收入都普遍偏低,但消费水平一直很高?为什么辽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而不是当时的上海、北京?东北抗战情节那么强烈,为什么依然会有大量的日俄老建筑得以保留?

当你以一个探索的角度来看一本书的时候,就有点像打开了新世界,一切都是熟悉的,但一切又都是陌生的。

真的希望每个城市都会有这样的一本书。

4 Comments

雨落泪尽 2022年3月29日 Reply

我也刚看完这本书,没有去过东北,也离东北很远,通过这本书对沈阳的变迁与“单位社会”有些了解,但是叙事线穿杂在议论中,读起来有些乱

Huiris 2022年4月5日 Reply

有可能是故意这么乱,体现出「回忆」的支离破碎感。整体感觉还不错,身处东北,读起来更有感觉。

大致 2022年5月2日 Reply

乌拉,你遇到了一个能给你解释金三角问题的人。
金三角其实就是金家街。
金家街的范围很大,东方路以北,椒金山以西,华东路东南这一片都可以算金家街。你从现在金三角北行车站下车,顺着大汽贸旁边的路往里走5分钟,就能到达金家街公园,那是金家街的核心地带。
1983年,18路最早在现在金三角的位置设站,当时就叫金家街。
1987年,19路开通,仍旧设站金家街。
到1989年,20路开通的时候,麻烦了,因为20路当时是从千山路到甘井子,要走东方路的。老1路和6路东方路上已经有金家街车站了,它不能设两个同名车站啊。
于是,20路就首先把现在华联门口的这一站起名金三角。
三角本身就是指现在东联路桥下的大三岔路口(不算小岔路同德路)。三叉路往北,现在叫华东路的,当时叫金南路(金家街-南关岭)。三叉路往西,现在叫松江路的,当时叫金泡路(金家街-泡崖)。金三角就是“金家街分岔路形成的三角”。
后来,好像是1995年左右吧,统一公交站牌,才统一都叫金三角了。

Huiris 2022年5月5日 Reply

我操,牛逼。我问过很多大连人为什么叫「金三角」的问题,你是第一个能说的这么明白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