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不是潘金莲》

与国外那些经典名著相比,国内的近几年传播度较高的小说都是些平民的事儿,都在争先恐后的将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写入到书中,博得更多的人共鸣,所以这些书只能称之为畅销书。与畅销书相对应的是常销书,也就是那些国外的经典名族,在图书馆里看到的那些放在最显眼位置的书,大部分都是那些真正的文学作品,不会通过小说里的对白吸引别人的眼球,而是大量的对周围环境、人物动态的描写所用到的那些优美的词语,才真正使其能有流传百年、被称作为经典的力量。

看锵锵三人行介绍这本书,刘震云说不能为了写小说而去体验生活,这样对生活不公平。言外之意,写小说的题材大部分来源于饭局的段子+作者的杜撰,怪不得诺奖设立近百年,国人第一次获奖。

这本书有太多的恨,李雪莲将所有不符合其标准的人都视为坏人,导致其一层层的将告状演变成了上访,从派出所进阶到了人民大会堂,上访二十年,终究一场空。书的第三部分突然写回那个倒霉县长,这点不是太明白。有些拼凑、画外音的含义,但篇幅过长,导致前面的两个章节成为了铺垫,县长成为了主角,李雪莲反而成了陪衬。

其实,李雪莲对好人和坏人的判断标准,正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判断标准,正是因为这样的判断标准,才会在生活中出现那么多的荒诞的事儿,人和人之间的隔阂那么大。原来一直以为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是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相互之间的攀比,自动的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成为邻居间相互不串门的借口,现在想来也非常的可笑。其实是我们的判断标准变了,尤其是好人和坏人的标准。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错放一个。这是我们的普世标准。而我们所羡慕的美帝的普世标准则是“宁可错放一千,绝不误杀一个。”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善良、真诚,一个人才可以度过安详和愉快的一生,但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即便知道也会装作不知道,等待悲剧的上演,而假装很关心的样子拼命的刷微博、写评论、发帖子。唉。

发表回复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请允许展示广告!!!

你似乎使用了广告拦截器,我的博客依靠广告赚取服务器与域名运维费用。
Powered By
100% Free SEO Tools - Tool Kits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