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先说一个小事儿,3月末公司产品地推,在高新园区万达的电影院门口。期间遇到一个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闲聊了几句之后,对方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你们公司融资了么,几轮了」?

以前融资、轮次、以及融资资金等问题一直存在于网络上以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在我所在的城市大连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现在,随着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在讲创业故事。另一方面拉勾等招聘网站,鼓励企业将公司的融资、轮次、融资资金等关键信息进行披露,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入驻。

连融资这些问题都能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并接受,其原因就是近几年创业的公司太多了,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全民创业,都离不开机遇和资金的问题,因此,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问我公司融资的问题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社会大环境在快速的变化。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此书主要讲了两个问题:风口和积木式创新。作者现在的身份是风险投资者,早期Google Reader还在的时候,还关注过作者在新浪的博客,写的一些文章的观点当时看挺受用的。

近几年换工作或者和别的公司老板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风口」这个词。这和我这几年接触的都是些小公司的老板有关,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敢想敢做。每次提到某个新市场或者新模式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们的跃跃欲试的感觉。在他们眼里,「风口」很重要,占据「风口」,企业就能飞上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结果是,大部分都是跟风罢了,跟风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大连没有,我做我就是第一个」,这句话猛一听也对,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做一个已经在别的城市已经验证过商业模式可行的事情,颇有点2010年前的国内互联网市场:国外有什么项目火,立马在国内做一个一样的,成就不了不少互联网公司,死掉的更多。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风停了,掉下来的都是猪。

积木式创新,这个概念很有意思。相比较于传统的创新模式——木桶效应,项目能发展成什么样,除了最长的木板要足够长之外,最短的木板太短也会导致项目最终无法做成。如果采用积木式创新,原本最短的那块木板选择外包而不是自己做,也就是最短的这块木板交给最擅长做这个领域的人或者组织来做,自己专注于最擅长的那块最长的木板,更加灵活的避免了最短那块木板的出现。

举个栗子,大部分创业者都搞不懂税收这块,一般的小公司都会雇一个会计在公司做财务方面的事情,但是这个财务完全不懂得资产运作,最终很有可能让这个创业公司因为钱的事儿死掉。如果在一开始就将财务方面,交给擅长资本运作的第三方公司来运营,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

书中,最后还谈到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是机器替代人,而是人机交互,人来教会机器进行一些复杂但是不轻易改变规则的事情,人更好的驾驭机器,机器服务于人,相辅相成。未来,人会更像机器,机器也更像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