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原上的摩西》

这次读了本短篇小说集,名字叫《平原上的摩西》,作者是双雪涛,之前读过他的另外一本短篇小说集《飞行家》。《飞行家》比《平原上的摩西》出版更早,本着大部分作家、歌手、艺术家都有「出道即巅峰」的现象,所以读了这本《平原上的摩西》,发现也没有逃出这个规律。还比如因为网剧《隐秘的角落》的作者紫金陈,他之前写的《长夜难明》要比《坏小孩》好的多。

选择《平原上的摩西》,是因为在纽约日报中文版中文版报道了他的一本英文新书,书名叫《艳粉巷》,英文名叫《ROUGE STREET》,艳粉巷是沈阳的一个有名的地名,因为在作者之前的书里出现过很多次,所以有了这本合集。大有文化输出的意思。

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是开头的两个短篇《平原上的摩西》和《大师》。

《平原上的摩西》里面涉及了多个人物,作者把每个人物都作为一个个体,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讲述。写法很独特,视角也更广,每个人在讲述这些故事时的个人背景、心理活动、外部环境,都能进行详细的描述,同时也能保证每个人的篇幅都不会很长,隐性的按照时间线进行推进,读的过程中能更为立体的感受到每个人的心理变化,真正的能从上帝视角来看见一些事情的推进进展。非常的有趣。

《大师》讲述的是一个下象棋的故事,和小说家棋王的短篇《棋王》比较类似,不同的是东北地区上个世纪90年代下岗潮的大背景,人物的选择比较刁钻,有拖拉机厂、仓库、监狱、狱警、囚犯、和尚、小卖部、挂(赌注),将魔幻的东北展现的淋漓尽致。

东北的魔幻,或者说是魔幻的东北,是很多人对东北的第一印象。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极具地方特色的东北人格魅力,以及简单粗暴的语言组织和行为,从一定角度来看更多的是现在落魄的东北对曾经的辉煌时期的一种不甘,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资源重镇、重工业之都,在短短二十年快速没落,导致很多人的三观、思想、行为无法一时转变,导致理想和现实极大的两极分化,东北人集体沉浸于此毫无察觉,但是通过互联网、二人转、短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这些现象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后,经过层层发酵、以及夸张的迎合表演,让整个东北愈发显得魔幻起来。

今年是我在东北生活的第十一个年头,但我从心底里依然没有觉着自己很好的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每次去东北各地出差或者游玩,越往北走,越能感觉到东北文化的浓厚,东北文化的浓厚和其收入成反比。突然想到了betty在博客中的自我介绍「以前年纪小,喜欢装文艺。现在病好了,只喜欢钱和码农」。

东北曾经是共和国的长子,只是有可能这个长子还没有长大而已吧。

One Comment

鸟叔 2022年5月20日 Reply

是啊,出来的东北人一般情商都比较高

发表回复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请允许展示广告!!!

你似乎使用了广告拦截器,我的博客依靠广告赚取服务器与域名运维费用。
Powered By
100% Free SEO Tools - Tool Kits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