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并不是为了能了解富士康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因为我身边曾经有不少人都和富士康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大部分都是上学的时候不努力,从上初中或者高中开始,心理上不知道怎么地就有了大学无用论的想法,其实他们很多人都不明白,很多时候如果你们没有大学文凭你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以至于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走进过富士康,甚至有不少人现在还在富士康。从富士康走出来的人也不愿意多说什么,虽然我很想从他们那里听点关于富士康的事情,但是大多情况下他们都不太愿意讲,所以我就也不问了。
其实关于富士康的事情,很容易就能想到:比如,你喜欢上网,喜欢用鼠标不停的点来点去,假如现在有人雇用你,让你每一秒点击一下,连续点四小时,中间可休息十分钟,当你开始尝试的时候,就会很快的体验到富士康那种流水线工作的无聊和枯燥,当你长年累月点鼠标,薪水还不高的时候,你不跳楼谁跳楼,或许有心理素质更差的人跳在你前面。这应该就是富士康,也是我的这些从富士康走出来的朋友们不愿意谈富士康的主要原因。
都是打工者,虽然不是在富士康,体力劳动也不是我的强项,但在现在每天都在翻天覆地修建大楼的城市里,还是免不了碰到一些打工者。这些打工者就像这本《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书里描述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更多的时候是在低头看着手机,虽然努力的在将自己打扮成城里人,但是衣着打扮还是很轻易的就将其出卖,和一些工友聊天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聊工作中关于人的事情,很少聊如何改进工作的事情。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些人,他们大概是这样子,你就可以判断他是在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工厂上班的人群。
在几年前的新闻里,有不少新闻说打工者的素质差什么的,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能怪这些人,很多人都是被迫离开家,出门的时候肯定不会有够自己挥霍六个月或者一年以上的继续,急于找到一份生计能让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立足,人一着急的时候免不了会做一些傻事,会完全不顾自己的颜面形象,当时间拖得稍微长一点,完全不顾自己形象的事情多出现几次之后,也逐渐习以为常,或许还会潜意识的认为这样就是对的,外加周围人群无形中形成的那样的气场,很容易让自己迷失在这里面。在温饱面前,所有的事情都是Bullshit,因为他们明白一个很多城里人不明白的道理:饿死的艺术家是也死人。
书里还讲到,这些打工者没什么朋友,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换一个电话号码,从不主动了联系以前和自己关系好的人,换一个工作环境基本就和以前的工友失去了联系。这个,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在类似于富士康工厂的这些人,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人,而没朋友、换号码、不联系、失去联系这些事情屡见不鲜。
不能说这样做比较冷漠,比较不懂得珍惜朋友友谊什么的,其实大家都明白,因为大家都不容易。这个不容易包含了太多的意思,很多时候真的就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