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和一会要说的《兄弟》,越来越验证我老爸在某次聊天中说的一句话:”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了不起了。“从《活着》到《兄弟》,余华的很多作品都是围绕着文革时发生的那些事儿,就靠着文革这一件事儿,成就了一个著名的作家。
06年刚毕业,住在一间摆设非常简单并且背阴的小二楼处的尽头,在手机上用了4个小时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真正的控制不住自己痛哭流涕,余华的《活着》做到了,后来的几年里同样也没有一本书让我不能控制自己。看《兄弟》这本书上半部分,同样也是在二楼,这次的房间了有阳光,秋冬季的时候,无聊的下午经常靠在床上晒太阳,手里翻本书,翻到困,然后睡一觉,一个下午基本就这么过去了。下半部分是在深夜读的,阅读的速度明显比上半部快很多。
把手里的kindle3合上后开始睡不着觉,看看窗外,还有两户人家没有睡觉,脑袋里就像是窗外的深夜一样,安静,空洞,完全不知道某个角落里堆满了什么东西,时而有两声清晰的猫叫在告诉大家深夜了,赶紧入睡吧这样的信息。
《兄弟》很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父亲的形象,就像我们的父辈,很少将自己烦心的一面表现在我们面前,永远是挂满了笑容,只有离家远出的时候,才会表现出一脸的凝重和不舍。每次打电话的时候永远不说自己平日里的哪些烦心事,永远是在追问我过得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心,什么时候回来看看这样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从来不主动说,即便问也会搪塞两句然后转向其他的话题。
书名叫《兄弟》,书中的主角肯定是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感情。幸好,我有个弟弟。平日里基本不打电话,偶尔会在QQ或者短信告诉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其他的也不多说。在和iris聊天偶尔聊到他的时候,iris说我一说到我弟弟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嘴角总是忍不住的上扬,但我从未察觉到我有这种表现。或许这就是兄弟之间的感情吧。
书的上半部都在讲那个疯狂的年代。对于那个疯狂的年代,虽然没有经历过,但在长大的过程中还是时不时的能听到那个疯狂年代,发生的哪些疯狂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忌讳的原因,很少从长辈那里听到他们讨论那个时期,或许是因为那个事情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记,并担心这种疯狂什么时候再来一次,也许体现的形式不同。
书的后半部分以李光头失恋开始,如何成为首富,成为首富后开始堕落了,演绎了很多的荒唐事儿,但回头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同样每天都有很多的荒唐事上演,有很多人一夜暴富,有很多人流落街头,有更多人每天都在别人的安排下过着重复的生活,经不起一点波澜,稍微有点事儿,就会将大家逼向绝路,或者成为各种”奴“。
上半部的悲悯连天,到下半部的黑色幽默,有一丝突然满天乌云有必将暴雨之势,眼看着暴风雨来临,转眼间又日照晴空万里。看新闻里的哪些怪事,比如这件,还有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批斗的那股狠劲,由衷的有一种生活在人间地狱的感觉。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仇恨,什么五讲四爱、尊老爱幼在这个时候都跑哪儿去了?物质生活稍有些提升就会有很多堕落的人出现,将社会搞成恐怖乐园、欺骗乐园、各种失乐园。
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啊,高级动物。
2 Comments
人性啊,不是以一成不变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