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到地球的第一天》

来到地球的第一天来到地球的第一天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国内的互联网上掀起一阵「公知」热。所谓公知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是「公众议题最活跃的群体」,比如早期的韩寒、被封杀的李承鹏,个人认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这类人擅长就当下热门话题发表长篇大论,像是一座黑暗里的灯塔,给大批像我这样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过后来,当韩寒、李承鹏的文章看了几年以后,发现这些文章并不比鸡汤文有多少营养,文中充满了俏皮话,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但是始终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更多的是在「段子炫技合集」。读完了并没有屁用,换句话说是:没有干货or私货。

后来,在微博上关注了「大象公会」,读了一两篇以后发现,这样的文章才真正有趣、有料。再后来,「大象公会」的APP是我每天都打开刷新,看看有没有新文章发布的APP,没有之一。

《来到地球第一天》这本书,是大象公会于2014年出版的一本文章合集。大象公会的官网www.idaxiang.org貌似已经被废弃了,因此想看更早的文章,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到地球第一天》,这本书内容五花八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所猎奇。从长城到香烟,从防爆警察到阅兵式,从猫狗能不能吃到广场舞,内容之丰富让你戳手不及。这也是为什么每天都刷大象公会APP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今天会更新一篇什么领域的文章。

大象公会,努力的在做一些「科普」传播,通过一篇篇「算是有趣的」文章,解读你每天看到的一切、学校学到的一切。在资讯泛滥人人都在寻找精品文章的今天,大象公会的内容输出一直很稳定。

有段时间想过,「大象公会」的内容输出质量这么高,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难道仅仅是因为推广力度不够?几乎所有资讯类网站的信条都是「内容为王」,为什么这一「定律」在大象公会身上就不那么好用。

在读了大量的「大象公会」的文章后,慢慢感受到「大象公会」的文章深度够,广度够。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明显太吃力,并且缺乏一定的「有趣」,因此,长期以来不被大众所接受大概是这个原因吧。反过来想想,想让严肃的事情有趣起来,并且还要保持公正,难度可想而知。

强烈推荐能不断保持学习的童鞋下载「大象公会」APP,私自认为「大象公会」是公知界的一股清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