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信息降噪

今天有一个新的观察,几乎在和每个人聊天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信息或者我们输出的信息中,都有一些杂音/噪音是我们无法忽略掉的,这些杂音更多是说这句话时情绪的表达,比如:

今天下午2点客户要来,你去准备准备,赶紧把这个case处理掉,我有点烦这个客户。

这句话有效的信息只有「今天下午2点客户要来,你去准备准备,赶紧把这个case处理掉」,而「有点烦这个客户」是情绪的表达。

如果恰好你是这个事情的执行者,你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时候会被「有点烦这个客户」干扰到,比如面对客户的时候,将「烦」这个情绪带到客户面前,有可能最终会导致这笔业务谈崩。而实际向你传达这个命令的人,从目的上希望你能接待这个客户,且不包含对客户「烦」的这个情绪。「烦」,更多的是历史信息的一个总结传递,比如这个客户不守时、出尔反尔,导致负面情绪/或者第一印象比较差,最终形成了情绪的表达和有效的信息一并的输出。

一般情况下,只有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倾听者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会将这些情绪信息和「真正的信息」一并传递出来,而作为倾听者,由于「关系比较亲密」会放松警惕,将有效的信息和情绪信息全部接收,最终导致在执行这个事情时,出现过程或者结果的偏差。

人是有情绪的动物,在表达信息时无论是语气还是语言都会有情绪的表现,作为倾听者,很容易被带到沟里去。在倾听信息和别人表述的时候,如果能清醒的认识到对方只是「闲聊」,还是「传递有效信息」,在适当的时候,将无用的信息去掉/屏蔽掉,有可能会让你成为更好的倾听者/执行者。

2 Comments

ONO 2022年4月20日 Reply

我跟你有一样的发现,所以后来我在让小朋友汇报工作的时候,先让他们说结论,然后会给他们预留一个专门用来抱怨的时间,比如面对某个烦人的客户,或是某个对接人有问题等等。不过等他们抱怨完了,再来想对策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能找到。但是如果不发泄这个情绪确实会憋坏。不正确地发泄了,又容易在工作中带着非常主观的视角去考虑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有「面子」关系的人,这个方法更重要,先说结论,再抱怨,但是在推导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没有那些情绪信息的干扰,事情本身也可以做得很好。

Huiris 2022年4月21日 Reply

nice,向你学习。

回复 Huiris 取消回复